国风益智玩具,推广中国传统文化

时间:2024-11-15 09:45:54


国风益智玩具;推广中国传统文化!

1、拨浪鼓

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,出现于战国时期。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。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,我国各地、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。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,云南省中甸、维西、丽江,四川省盐源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。

拨浪鼓古称鼗、鼗鼓、鞉鼓。藏语称达玛如、达克、绕鲁、热巴穷格阿和卓尼鼓。纳西族称为东巴鼓、手摇鼓。又称小鼓、货郎鼓、波浪鼓、拨浪鼓、博浪鼓、江南有些地区又称摇咕咚。

2、九连环

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,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“九连环从中折断”的句子。清代,《红楼梦》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。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“纵妙手、能解连环。”

2003年3月8日,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连环,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。

3、陀螺

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,也作陀螺,闽南语称作“干乐”,北方叫做“冰尜”或“打老牛”。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。贵州等地方言称为"geluo"ge读第二音调,luo读第一音调。

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,下方尖锐。从前多用木头制成,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。玩时可用绳子缠绕,用力抽绳,使其直立旋转。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。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,玩法是用鞭子劈。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。

当然,还有一些“手捻陀螺”十分普及。陀螺,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。风靡全世界。中国是陀螺的老家。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,就发掘出了石制的陀螺。可见,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、五千年的历史。

4、竹蜻蜓

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之一,流传甚广。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。一是竹柄。二是“翅膀”。玩时,双手一搓,然后手一松,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。

旋转一会儿后,才会落下来。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,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,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,将其称为“中国螺旋”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德国人根据“竹蜻蜓”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。

5、风筝

在南北朝时,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;从隋唐开始,由于造纸业的发达,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;到了宋代,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。

6、华容道

鲁班锁,相传是鲁班用六根木头做的一个奇特的玩具来考自己儿子。仅仅是从拆开到复原看似简单的要求,却花费了鲁班的儿子一天一夜的时间。也有说是鲁班为了教徒弟木头之间的咬合发明的,从此,这个玩具流传开来,被人们称之为“鲁班锁”。

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(今山东滕州人)(我就是滕州人,我们村的东山上还有鲁班庙)中国建筑鼻祖、木匠鼻祖鲁班的发明: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,如锯子、曲尺,划线用的墨斗、刨子以及云梯、石磨。

鲁班锁又称孔明锁,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,字孔明,根据鲁班的发明结合八卦玄学改进的,没有实际的记载,也可能是因为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,所以称为孔明锁。

7、华容道

华容道的诞生,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,其雏形应首推中国唐宋时代风行的重排九宫游戏。九宫游戏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八卦、河图和洛书,河图和洛书是数学里的三阶幻方,中国古代叫“纵横图”。唐宋时代的数学书中记载有许多纵横图的排法,在此基础上,就产生了重排九宫游戏。

华容道成了中国古代一种图形移位玩具的名称。这种玩具是要将一块大图块通过空位移到出口。后来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,叫法不一,有叫“关羽放曹”的,有叫“曹操逼走华容道”,也有叫“鲁智深冲出五台山”、“赶走纸老虎”、“敢把皇帝拉下马”、“船坞排档”的等等。

三国华容道的命名取自三国故事;火烧赤壁后,曹操败走华容小道,关羽感念昔日知遇之恩,违抗诸葛亮军令,将其放走。棋盘上由曹操、五虎上将和四名小卒组成,利用棋盘中空出的位置,通过在棋盘内移动棋子,不可转弯,将曹操从顶部移动到底部中央出口处,助其逃脱。通过左右腾挪,精心计算,找出使曹操成功脱逃的最优路线,是对玩者智慧的极大考验。

三国华容道的布局形式多种多样,典型样式为“横刀立马”。名称来历是关羽棋子横着放,关羽武器为刀,故名“横刀”;马超棋子立着放,故名“立马”,横刀立马这个布局最少步数需要81步才可使曹操走到出口。

根据五虎将横竖排放的方式不同,华容道有多种开局方式,破解的难度也有变化(关注我查看华容道最全布局)。

小兵两两常相伴、大将移时兵在前、曹操后有小兵赶、华容放曹有何难

8、七巧板

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,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,到了明代基本定型。明、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。

在18世纪,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。李约瑟说它是"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"之一,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《七巧新谱》。

18世纪,七巧板传到国外,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,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,并叫它"唐图",意思是"来自中国的拼图"。

七巧板在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中,对七巧板的来历有一段介绍:

七巧板是由宋代的燕(宴)几图演变而来,古时候“燕”、“宴”相通,因此所谓“燕几”也就是“宴几”,即宴请宾客的案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