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个健康的宝宝出生之后,会慢慢的掌握各种动作能力。如果有家长们发现宝宝在某些动作能力上表现出一定的障碍,那就要及时地判断宝宝的健康状态。有些宝宝动作发育迟缓的,就要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训练,帮助宝宝正确地掌握当前年龄段所应具备的动作能力。
家长们经常询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开发动手能力?而像是提升宝宝智力、创造力之类的内容也是宝爸宝妈们经常谈论的话题。其实,宝宝的学习过程比较简单,就是不断地接触周边环境而习得,但是并不是任由宝宝自行发展就是好的,家长们主动参与并为宝宝提供专业的学习道具(也就是玩具)才是宝宝成长的关键因素。
今天,我们从宝宝的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各位介绍几种训练方法,并推荐一些适合宝宝不同年龄段益智类玩具供家长们选择。正如上一篇我们讲的,宝宝的动作能力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,宝宝处于哪个动作发展的年龄段,家长就应当选择对应的动作训练道具哦!
0到3个月,推荐抓握动作训练。可以选择小型发声玩具,有供宝宝抓握的手柄为宜。例如“小沙锤、摇摇铃铛”。

3到5个月,推荐拍打动作训练。可以选择悬挂发声玩具,例如“婴儿健身架”。

6到9个月,推荐取物、倒手、双手对碰训练。可以选择能够捏出声响玩具,例如“触感球”。

10到12个月,推荐投掷动作训练。可以选择安全的投掷玩具,例如“形状配对积木盒”。

13到15个月,推荐套环、垒高动作和食指动作训练。可以选择套圈和方块积木,例如“彩色套塔积木”。食指动作可以选择“彩色算珠”。

16到18个月,推荐敲打、盛舀动作训练。可以选择小鼓、小瓢类玩具。
之后,等宝宝1岁半以后,选择玩具的种类就更加丰富了,这里不再一一列举,但仍然是每两个月更换一类训练道具。并且道具的选择就不限于专业的玩具了,只要是安全的家用物品均可作为训练使用。记住哦,接下来的训练动作依次为,二指捏动作、旋转瓶盖动作、套碗动作、搭建动作、双手搓动作、折纸动作。直到宝宝长到2岁之后,就不必局限在个别动作的训练了。这时要尽情地陪宝宝开展室内或户外活动,让宝宝从各类外界事物中快速学习起来吧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是提醒家长们,陪伴宝宝做游戏或是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:
一是合理地利用刺激物进行练习,精细动作的训练与粗大动作的训练方法不同,离不开专业的教具或玩具,宝爸宝妈们与其漫无目的的给宝宝买玩具,不如有针对性地为宝宝挑选玩具并指导宝宝玩耍;
二是明确训练的目的不是要以达成目标或得到结果为标准,而是要关注训练的过程性。简单说就是不要过分追求宝宝必须学会一样动作或是做出一个成果。比如,让宝宝玩拼图,并不需要宝宝必须准确地完成拼图,而是关注宝宝玩耍时正确的取放动作。
三是训练还是要循序渐进,并且有张有弛,我们推荐的训练频次是每天4到5次,每次15分钟左右,等宝宝1岁半左右时,可以增加至每次30分钟左右。更多时候还是要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哦!
最后,提醒大家在使用玩具或教具进行训练时,一定要注意卫生哦,远离细菌,远离铅中毒,祝愿大家养育出健康快乐且有创造力的宝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