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套圈圈的机器
有各种款式,目标是把圈圈套在箭头上面,有的时候强迫症,非要把同样颜色的套在一个上面,一玩就是一天。这可能是最早的“掌机”了吧

套圈圈“掌机”
2、东南西北
这个很多人都玩过吧?外面写上东南西北,里面写上各种字,然后数着口号,让别人选。其实选来选去都是固定的,但是依然乐此不疲的玩很久。下课后逗女同学开心的神器。

东南西北
3、传声筒
两个杯子,中间挖个小孔,穿上绳子,两头在里面打结固定起来,然后一人听一头,感觉能听得见对方的声音,其实根本传不了声音。但是快乐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,杯子里面的呜呜的风声,以为是对方的声音,好奇且快乐着。

传声筒
4、悬浮球
一头吹气,小球就悬浮起来,男孩子总在比赛,谁吹的时间长,谁吹得高,吹的腮帮子都酸痛,吹得口水都出来了,揉揉腮帮子,依然乐此不疲。

悬浮球
5、铁皮青蛙
要说长久不衰,这玩意流行的时间最长。我记得第一次玩,一只绿青蛙蹦蹦跳跳的把一个女同学吓哭了。

铁皮青蛙
6、红色三轮车
这可是奢侈品,那时候有个这个车可以玩出很多的花样。感觉上了车自己就是飞车战神。尤其喜欢下坡的路段,轮子快的脚踏板蹬踏的速度都跟不上。然后把车子反过来,轮子朝上,一手摇着踏板,一边喊着:炸糙米棍啦。孩子们顿时就进入了过家家的环节中来。

红色三轮车
7、小金鱼
男孩子如果过年没玩过这个,那么童年是不完整的。声音不大,扔的挺远。有的时候,手头宽裕了,把小的拆开来,用一张稍大一些的纸包起来,“啪”的一声,声音大起来,心情也愉悦起来了。

小金鱼
8、游戏彩棒
这个女孩子男孩子都喜欢玩,有趣且益智。彩棒两头有的是尖的,一把撒下去,比谁取的多。一个在取,另外一个就聚精会神的盯着,生怕有动静,移动了的话,游戏结束,就要换人了。

游戏彩棒
9、沙包
这个要是回到那个年代,很多人都是沙包高手,有各种各样的玩法,抛起来,一只手去捡东西,需要协调能力,手眼配合要好。

沙包
10、绿色小兵人
这是村头、校旁店里面的畅销产品。一套有很多种类型的兵种,然后两军对战,一人分饰两边,最后总有一边赢得战争的胜利。

绿色小兵人
11、火药枪
这可能是最早的战斗道具了吧。以前总是围着修自行车的转,总想弄一些自行车链条,一些粗铁丝,然后找有经验的哥哥们帮我们做一个。但凡有一个这个,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。结果就是家里灶台上面的火柴莫名其妙的少了,妈妈知道了,少不得一顿揍。

火药枪
12、敲鼓小人
这个后面或者旁边有个上发条的旋钮,一直旋到底,小人的手就不停的敲锣打鼓。不过这东西可不便宜,直到我长大了也没有盼到家里人给我买,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玩。

敲鼓小人
13、纸枪
这个出来,必定伴随着“biubiubiu”、“papa”的音效的。那一瞬间仿佛自己化身地道战里面的战士,正在掩体后面对敌人全面开火。

纸枪
14、纸飞机、纸旋桨
这是折纸手艺的巅峰之作,那时候没有教程,都是手把手的教学,做不起来就只能干瞪眼,先做完的可以先到操场或者晒谷场上,疯狂的玩耍了。纸旋桨这个需要找高的地方往下丢,一般我们选择的地方是草堆顶上。

纸飞机、纸旋桨
15、玻璃球
地上挖个边缘光滑的小坑,远处画条线,简单的比赛场地就布置好了。然后比赛开始,对于手指头的微妙掌控决定着你能否在紧张的弹珠比赛中获胜。掉到小坑里面的胜利,把别人的弹出来,也能保持不败。紧张又刺激,是男孩子们的快乐源泉。

16、竹筒枪
竹筒枪制作需要选择绿色的细竹竿,内径需要和青豆子的尺寸差不多,做好了可以发射出去。伴随着一声“啵”的声音,豆子被弹射出去,快乐的笑容留在脸上。

竹筒枪
17、陀螺“打不死”
陀螺,有的地方也叫“打不死”,父辈那一代就玩过,到了我们这一代依然还在玩。农村里面有手艺的木匠总能做出精美的陀螺,下面的小圆珠,是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放进去的,好的陀螺需要质地好、平衡也要好,打起来才能又快又稳。冬天的时候,在晒谷场上是有比赛的,两个陀螺碰撞,谁的能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。大冷天的时候,抽鞭子一会儿时间手脸都冻红了,但是依然舍不得回家。

陀螺“打不死”
18、螺旋桨飞机

螺旋桨飞机
19、泡泡胶。
泡泡胶是可以捏在手里的泡泡,那种胶的味道很大。包装是那种铝皮的,和小时候的牙膏皮差不多,都是用嘴咬开或者从屁股后面吧包装一层层卷开。舍不得弄多,一次一小点,然后裹在吸管头上吹泡泡,泡泡不会炸,吹的好的可以放好一会儿。

20、翻花绳
翻花绳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玩起来,一个人两头用手绷着,另外一个人用手掌、手指头去翻,如果回到最开始的状态,那么翻的这个人就是失败的,往往到最后就是你翻一下我翻一下,陷入死循环了。

翻花绳
童年的玩具有那么多,很多都是没什么成本的小玩具,但是依然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。稍微一提,美好的回忆就如同潮水一般涌现。瞬间让我们回忆起,当时的场景,都有谁、在什么地方、玩的什么玩具,玩到了多晚才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