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玩具太多的后果
破坏孩子专注力
玩具太多,意味着选择太多,孩子刚拿到一个玩具,很快又被另一个玩具吸引,所以始终没法集中注意力。时间长了,便很难专注地做一件事。专注力的破坏,会影响他未来学习、工作的能力。
让孩子缺乏创新精神
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欲,假如只有少量的玩具,他能仔细认真的折腾,玩出新意,进而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如果玩具太多,每个浅尝辄止,孩子便不会去思索和动脑子了。
破坏亲子关系
有一部分父母,觉得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,就选择给孩子买大量的玩具,希望让玩具来替代自己的陪伴。哪怕父母就坐在孩子旁边,也会扔给孩子一堆玩具,而自己就在旁边刷刷手机。
殊不知,孩子更期待的是父母陪他一起玩耍,这是再贵的玩具都替代不了的。无效的陪伴会破坏亲子关系,孩子会渐渐对你生疏,和你情感的联系越来越弱,未来当你想管教、陪伴孩子时,可能他也不会理你了。

02 如何选择玩具
父母不要给孩子提供太多玩具,在购买时要有所筛选,建议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挑选玩具:
优先考虑安全性
在购买玩具时,应注意检查产品说明及标识是否齐全,如果不合格,会危害孩子的健康甚至安全。比如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,他们抓到东西就会放进嘴里,所以父母要关注玩具的材质,要谨慎购买有小零件、尖锐边缘的玩具。

注重玩具的可玩性
玩具越灵活多变, 就越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,越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行为。比如积木、雪花片、拼图、沙子等开放性玩具,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,可以被组装成不同的样子。玩具可玩性越高,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时间就越长。

注重发展适应性
不同年龄段和个性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特点,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能力选择适宜的玩具。比如,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,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的玩具来吸引视觉注意,选择手摇铃、拨浪鼓来锻炼孩子对声音的察觉能力;对于1-2岁的孩子,可以选择音乐、点读笔等玩具,诱导宝宝发音、讲话;对于2-4岁的孩子,可以选择积木、拼图、绘本、过家家玩具,帮助孩子扩大认知范围;对于4-6岁的孩子,可以选择可拆装的模型车等智力型玩具,激发孩子的探索欲,促进其思维发展,也可以选择棋类、体育类玩具,促进孩子意志力和社交能力发展。
除了购买玩具,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孩子的玩具,扫把、拖把、准备扔掉的包装盒、一件衣服、一双鞋......
03 其他陪娃建议
有人说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,我很认同。孩子有多少玩具、有什么样的玩具并不重要,怎么玩才最重要。
和孩子一起玩玩具
之前我给小满带回了一包雪花片,她看到后兴致勃勃,但是拿到手只会撒的满地都是。只要我走开,她也会跟着走开,留下一地凌乱的雪花片。后来我发现,如果我陪她一起玩,比如我在那拼着玩,她也会被吸引过来,将拼好的雪花片拿着把玩。
和孩子一起玩玩具,练手练脑还能培养亲子关系。所以爸爸妈妈们,赶紧放下你们的手机,陪孩子玩会儿把!

陪孩子做游戏
小满晚上睡觉前,我会留出十几分钟时间和她玩游戏,就我和她在床上玩耍。有时候把小毯子盖在她头上,让她自己扯掉;有时候唱歌给她听,她会认真地瞪大眼睛看着我,偶尔能学会说个新词汇;有时候抬腿并示意她一起......
捉迷藏、角色扮演、照片识人......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适合玩的游戏,比如孩子在两岁后就开始对角色扮演游戏感兴趣, 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, 为长大成人做准备。 之后还可以玩更复杂的游戏, 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、促进粗大动作发展与精细动作发展、 促进语言发展、 延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等。

和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
孩子通常都爱在沙子上玩、爱荡秋千、爱散步、爱在户外一边闲逛一边从地上捡东西。在户外时,无论是帮孩子推秋千、和孩子来来回回地扔球,还是在草地上摔跤玩、找虫子,亦或是一起玩水,都会让孩子很享受。
在户外,眼睛能看到不同事物的形态、颜色,耳朵会听到不同的声音,鼻子会闻到不同的气味......身体将感知到的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,接触的信息越多,大脑就越活跃,孩子会更加聪明。
